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 正文

公司新闻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9-11-16 2:01:54 人气: 标签:公司新闻

  作为变革性生态系统,5G的飞跃发展将连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测绘地理信息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催生更丰富的应用。我们通过了解5G新无线电(New Radio, NR)的特点与关键技术,并基于增强移动宽带、超可靠低时延通信、海量机器类通信三大5G场景,探索了智慧城市、无人机测绘、无人驾驶汽车、三维、云AR/VR等背景下5G与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融合发展,总结了当前的应用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挑战,希望对推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技术应用创新抛砖引玉。

  随着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移动网络的功能也从最初2G的以线G的互联,在满足人们生活与娱乐需求的同时,促进了社会各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进行转型,推动诸如智能驾驶、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行业应用的出现与发展。

  与传统的4G网络相比,5G不仅在网络传输速度上获得了大幅提升,更在传输时延、连接密度、可用频段、覆盖范围等方面有了巨大飞跃。在峰值数据速率上,5G通信可以实现较4G通信数十倍的提升,由4G的1Gbps到20Gbps;在传输时延上,可以从4G的10ms缩短到1ms以下;在连接密度上,5G的海量终端接入技术,支持单位平方公里内接入终端的数量达到百万级,增加10到100倍;在可用频段上,通过5G对mmWave波段的使用,从3GHz扩展到几十GHz,为海量设备的通信提供了便利。

  更加重要的是,5G已经不再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而是发展到人-人、人-机、机-机之间多元化的通信,能够满足更加多样化的业务需求,推动互联网与物联网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促进各种新兴产业的出现。

  相较于前几代通信网络,5G各方面性能得以突破性提升,这不是依赖于单一的技术革新,而是通过多种技术相辅相成实现的。这里我们对其中的几种进行简要介绍:

  (1)新型空术:包括多址接入与信道编码方案、全双工技术与大规模多天线技术等,通过布置大规模的天线阵列,显著提高系统容量和速率,提高系统能够同时承载的用户连接数。

  (2)mmWave通信技术:通过利用频率为30~300GHz的毫米波波段,拓宽可用的频谱资源,促进高速率通信业务的发展。

  (3)超密集组网:通过增加小基站的密度,改善网络覆盖情况,提高系统容量,为人群高度密集的大型体育场、购物中心、车站等场景提供新的部署方案。

  (4)网络切片:在统一的物理基础设施上建立多个逻辑的虚拟网络,以满足不同垂直行业在带宽、延时、可靠性、连接数等方面的多样化通信需求,按需定制网络,实现用户的差异化体验。

  测绘作为一个基础性行业,应用在国防安保、能源矿产、农林土地、水利电力、城市建设、交通布局等各个重要领域。从大部分的地形图,到公网、铁网的分布再到互联网地图,测绘的身影无处不在。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快速涌现的5G宏观背景下,传统的测绘地理行业将继续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主要技术支撑,集通信、、遥感、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脑认知科学之大成,发展为地球空间信息智能服务科学。为此,要提出测绘行业自身的需求,以需求为导向,才能进一步推动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广泛应用。

  在5G成熟发展的今天,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区位”的比以往任何时候的利用率都要高,通信行业在发展建设过程中离不开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支持。通信行业和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应在各自的发展战略规划中添加彼此的需求,不仅仅是宏观层面的,更应该包含行业的具体需求。5G与测绘地信的虚实结合,可将地信技术更好地服务社会,助力中国5G智能移动通信的国际竞争,成为推动互联、发展智慧社会的一个关键。

  5G的三大应用场景中,eMBB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无缝的高速移动互联网业务。uRLLC和mMTC满足物联网及垂直行业的多样化应用需求,uRLLC主要面向对时延和可靠性具有极高要求的垂直行业,例如车联网、工业控制等。mMTC主要面向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场景,例如智慧城市、森林防火。测绘地信技术与5G三大应用场景的融合,将会促进5G时代的蓬勃发展。

  智慧城市是物联网和互联网进行有机整合的产物,可以为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个新方向,促进城市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测绘技术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智慧城市建设的根基是地理空间信息。基于5G、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与平台的发展背景,将地理信息充分运用到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城市数据的脉搏,进一步促进“现实城市”与“智能地信”的有机融合。

  测绘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供基础信息,满足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地理信息需要;第二,获得精确可视化强的动态地信,提高信息的丰富性;第三,测绘与5G关键技术的融合,才有了智慧城市的应用支撑系统。杭州已投入使用的“ET城市大脑”是利用测绘地信技术的成功案例,它的智能中枢可以随时道指标,这些指标包括道交通量、延误指数、堵塞指数、快速车速等,并且“ET城市大脑”还能对即将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交通堵塞进行预告,极大提高了城市的交通体验和交管部门的管理效率,向智慧城市的建设迈进了一步。

  在即将到来的5G互联时代,无人机行业正以高速向前发展着,诸多领域已经出“无人机+行业应用”的蓬勃发展势头。无人机快速发展的原因在于它能够形成空中平台,联结其它结构组织进行扩展应用,完成空中作业。远程低时延控制、永远在线、实时超高清图传等这些5G蜂窝移动通信所赋予给无人机的能力,使得其在测绘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测绘是空间的载体,所有跟空间、相关的信息都可以归纳为地理信息,如果把这个概念扩大,高分遥感、倾斜摄影、BIM等都是跟空间相关的技术,都属于地理信息的领域范畴。随着5G与测绘技术的发展,三维则会变成天空和地面一体化、室内室外一体化和地下地上一体化的空间概念。测量三维信息的手段也越来越丰富,涌现出了多个展示三维信息的产品,如谷歌地球、NASA的WorldWind及百度地图等。地图也逐步向精度更高、要素精细、提供自动驾驶和增强现实系统服务的方向发展,完善现有的实体软件,与公司合作,将公司云平台中的兴趣点等语义信息连接起来,实现受控于日期、天气,白昼的5G时代真三维实体。利用手机拍出的照片,和云平台的本地白模数据进行对比,找出对应的模属性,实现虚拟查询;通过现场实景影像与白模生成的虚拟特征影像进行云端匹配,现实景定位。

  作为一个变革性生态系统,5G将以超越光纤的千兆级传输速度、超越工业总线的毫秒级实时能力以及无处不在的全空间连接,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软件定义设备、网络安全、时延网络、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相连接,崭新的充满机遇的时代。5G将为移动运营商及其客户提供更多样化、更具吸引力的商业模式,推动车联网、云AR/VR、智能机器人控制、联网无人机、智慧城市、无线医疗等多种应用落地,同时,也为测绘领域注入新的活力。

  5G技术的飞跃正在推动传统交通行业彻底变革,5G通信和高精度地图服务是城市无人驾驶技术的重要基石。在高速公和密集城市下,实现智慧交通和城市道安全,不仅需要高可靠、低延迟和高带宽的网络连接,更依赖于以高精度地图为基础的高阶道和精确服务。5G超密集蜂窝网络、URLLC及网络切片技术可以满足以上严格要求。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定位预计将提高到亚米级精度,甚至支持3D估计。5G与高精度地图、三维地图的结合,对于自动驾驶、车辆编队行驶、传感器数据众包等前沿车联网技术的落地不可或缺。此外,实时街景、实时视频、AI云端处理技术的发展,将为城市交通监测与管理带来新的可能。在“互联”的背景下,地理信息服务将呈现出更多样化、化、实时化、精细化、智能化等特点,其服务对象也将从人普及至无人驾驶汽车,从而进一步避免交通事故,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节省燃油能耗,降低废气排放,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另一方面,无人驾驶的移动测量车也可以应用于无人测绘。通过在无人驾驶汽车上装载GPS、激光惯性系统(I N S)、超远距离激光扫描仪(LiDAR)实时立体摄像系统等传感设备,不仅可以获取定位信息,还可以自动采集道及周边影像和信息,实时、协作地获取城市实景影像与三维地图,以及测量、更新地理基础数据。

  (1)网联化:无人机网络连入蜂窝网络,可确保无人机安全飞行,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效率,可进一步促进遥感监测应用长足发展。

  (2)实时化:结合5G无线网络接入的增强移动宽带、低时延高可靠及网络切片,可实现区域无人机全联接。超视距范围无人机互联互通、高可靠低时延数据回传、高清视频传输、海量三维点云数据实时传输等等,可以为恶劣、极端事件下的应急测绘提供有效支撑。

  (3)智能化:5G蜂窝网络与空间智能观测、AI云处理技术相结合,可实现无人机自主作业、实时智能与计算,进一步提高效率,催生更丰富的低空无人机三维移动测量、智慧农业等测绘应用产品。

  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完全了传统的人机交互模式,云AR/VR将数据和计算密集型任务转移到云端,不仅能有效利用云端服务器的数据存储与高速计算能力,还可以极大地降低设备成本。借助全频段、全双工、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等技术,5G蜂窝网络带宽可得到有效改善,将云服务访问速度显著提升至千兆级。在eMBB网络切片中,移动测量技术与云端AI、AR/VR结合,可将移动测量为动态地理信息云服务,推动建筑物展示和恢复、考古、虚拟城市等应用广泛普及。

  当下,5G与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融合创新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5G测绘应用的发展与增长仍面临许多共性问题:

  (1)目前,5G与测绘地理信息应用的推广与深度融合仍然不足,通信行业缺乏对测绘行业需求的深入探索,测绘地理信息相关部门、行业客户的参与有限,对5G技术的了解有限;

  (2)5G与测绘地理信息应用缺乏清晰的商业模式,还需要深入挖掘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痛点与5G的结合,探索达成5G产业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共赢局面的全新商业模式;

  (3)5G测绘应用体系尚未完善,仍需要进一步加强5G测绘应用、网络、终端及计算处理和数据分析的协同,推进5G测绘应用与5G网络商用、计算处理能力提升协同发展,形成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5G技术是跨时代的技术,随着技术的成熟发展,将渗透进至各个行业。5G商用脚步越来越近,地理信息的重要性逐渐,5G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测绘地信的支持,5G和测绘地信技术的结合,将促进5G的蓬勃发展。

  文/图:徐小夏(武汉大学通感信息工程学院)、王佳佳(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杨可心(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第四条:测绘资质分为甲、乙、丙、丁四级,下面经始大业小编就为大家分析甘肃具有测绘资质单位的基本情况

  经始大业地理测绘官网已全站已在3月完成升级部署SSLHTTPS加密协议访问啦!除此之外,经始大业地理测绘官网还升级了HTTP/2协议提升网站访问性能!

  今后大家进入经始大业地理测绘官网()后,会发现地址栏网址http变成了绿色的https还多了一个绿色的小锁:

  作为一个安全的加密协议,HTTPS是在HTTP的基础上加入了SSL协议,SSL依靠证书来验证服务器的身份,并为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加密。

  甘肃经始大业测绘地理信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工程测量、不动产测绘、地籍测绘、地形测量、桥梁测量、市政工程测量、隧道测量、变形(沉降)观测、地理信息系统研发、无人机技术应用、航空摄影、土地规划、测绘项目监理等综合技术服务。

  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努力成为业主,社会满意的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品牌公司。我们一直在努力!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号角。习总在报告中突出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为新时代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以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为主业的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要全面学习,深入领会,准确把握,以此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党的以来,测科院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一中心任务,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等全面创新,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绩。

  创新驱动,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牵头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超70项,项目总经费超6.7亿元。据国家遥感中心统计,2017年我院在对地观测领域年度获得的国家项目经费位列全国第3名。以项目为依托,突破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框架精化与推广应用、稀少或无控制自主定位与区域网平差、智慧时空信息云平台、国家电子政务协同空间决策等多项关键技术,研发了无人机航摄系统、倾斜相机、应急监测车、SSW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PixelGrid、FeatureStation、SARMapper等系列装备,推动了NewMap、WJ地图工作站、GeoWindows平台更新换代,基本形成了从数据获取、处理到应用服务的装备支撑能力。连续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其中一等2项,二等5项。

  围绕大局,服务保障开创新局面。牵头编制地理国情统计分析和专题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标准,研发系列软件,为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完成和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构建了海岛礁测绘技术体系,首次全面摸清我国海岛礁地理信息,支撑完成“927‘一期’工程”。承担了国家电子政务项目,解决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的技术问题,有效支撑地理信息服务工作。主持编制多项数字城市、智慧时空建设标准及技术大纲,研发了NewMap时空信息云平台,为全国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保障。有力推进CGCS2000坐标系推广、GNSS基准站安全、地形图脱密技术应用等项目开展。

  搭建平台,推进科技创新平台打开新局面。国家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测绘地理信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测绘地理信息计量站获得批准。成立了地理国情监测研究中心,新设立了新疆分院、山东分院,以及工程中心中心、山东中心,地理国情监测中原中心、湖南、云南中心等地方分支机构,院属企业在全国新增15家分支机构。《定位学报》和《影像与数据融合国际期刊》创刊。组建中坦测绘地理信息联合研究中心,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公益性研究为核心、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

  人才第一,以人才为先促创新发展。始终人才强院战略,强化“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科技人才搭建创新平台,通过人才发展规划、学科与团队建设意见的实施,加强创新人才与学科团队建设。目前,测科院共计入选国家“万人计划”3人,国家局科技领军人才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7人,中国青年科技获得者2人,国家局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0人,初步形成了在国家、行业、院3个层面的人才结构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人才保障。

  ,产业服务支撑实现新发展。率先成立科技推广处并不断完善管理职能,编制完善了测科院科技办法,不断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搭建了科技发布与应用大会这个行业平台,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以来,测科院共计销售软硬件产品2000余台套,产品销售额超过4亿元,科技收益超过2700万元,并实现连年增长。目前,测科院已形成以公益产品研发为核心,以院属高新技术企业面向市场推广,集研发于一体的全链条科技体系。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重大战略写入十九大,成为新时代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根本遵循。加强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是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和重要引擎,是建设测绘强国的根本途径。面向新时代、新要求,我们必须担负起作为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工作者的新。

  新时代,必须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全院广大干部职工必须把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重大部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要深入领会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对科技创新的新要求,以全局高度和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发展。

  新时代,必须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对测绘地理地理信息强国建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我们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事业发展全局的核心,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五大业务”体系的短板,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加快测绘地理信息关键技术研发,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新时代,必须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推动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大局。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工作者的初心和,就是忠诚于党和国家事业,以科技创新推动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向“五大业务”需求,我们要构建安全、自主、可控的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技术体系、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技术体系、应急测绘保障技术体系,在服务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国家地理信息安全中,彰显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的价值和作用。

  2018年之初,借用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发布《2017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相关数据资料,与大家一起看看全国测绘资质单位发展的情况,希望为您提供些许宏观因素的参考信息

  2016年,测绘资质单位完成服务总值929.04亿元,比2015年增长91.99亿元,同比增长11%,增长速度较2015年降低12%。

  从测绘资质数量看:2016年底测绘资质单位共计17292家,同比增长近9%,较2015年增速降低1%,但高于2009年-2014年的增长速度。

  截至2017年07月10日,甲级、乙级、丙级和丁级测绘资质的单位各有1019家、3826家、6877家和6185家,分别占比5.69%、21.37%、38.4%、34.54%,较2016年06月01日分别增长9.57%、15.03%、15.13%、0.06%。乙级与丙级资质单位占比提高,丙级单位数量首超过丁级单位,资质单位结构进一步优化,然而甲级资质单位占比6%左右,提升不明显,仍需加快对高技术企业的培养。

  截至2017年07月10日,测绘资质单位包括3994家事业单位、2867家国有企业和11047家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占比61.69%,较2016年6月1日民营企业占比增加14.98%,发展迅速。

  从从业规模看:2016年底,全国测绘专业技术人员42.45万人,同比增长8.82%,较2015年增速下降4.09%。

  截至2017年07月10日,全国测绘专业技术人员281005人,其中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数分别是43280、111556和126169人,较2016年06月01日,分别增长8.92%、10.39%、11.79%。测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比15%,较2016年,略有下降,仍需进一步加强测绘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升测绘人才整体素质提升。

  公司新闻测绘公司紧抓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展契机 测绘地理信息主动融合大有可为2018年1月8日 20:172018年1月8日在大数据背景下,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如何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化地利用时空信息数据资源发掘知识、提升效益、促进创新,使其服务于国家治理、决策乃至生活,是大数据时代对测绘地理信息领域提出的重要战略课题,也是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的难得机遇。围绕“五大业务”,为加强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自主创新,落实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7年科技创新工作重点,2017年4月21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司组织召开“时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研讨会”,现将部分专家研讨的核心要点整理出来(按照发言顺序),供参考。1、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 李朋德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邀请相关专家围绕测绘地理信息如何抓住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促进科技进步、产业发展、项目策划,提出相关行动计划。此次会议召开有以下几个背景。一是背景。习总对人工智能、大数据高度重视;中央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在项目支持方面给予倾斜,为此,测绘地理信息必须行动起来。二是科技形势。“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新增了人工智能2.0,这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列入到“十三五”期间的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同时,国家发展委牵头推进大数据发展,安排建立四个新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并立项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时空信息是国家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在还没有很好地发挥支撑作用。三是产业背景。最近兴起的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传感技术将成为未来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热点。四是安全形势。贯彻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和国家“走出去”战略,全球化布局也急需全球范围和重点地区的时空信息支撑。总的来说,全球化、信息化、城镇化、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都离不开时空信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2、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陈锐志我以《未来测绘和人工智能》为题目,围绕测绘和人工智能谈两点。一是测绘跟人工智能的关系;二是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不同的传感器,在不同的智能应用。第一,测绘跟人工智能什么关系呢?人工智能是指一个机器能够,实现它的目标,整个过程包括、认知到行动。“测”本身就是,“绘”是认知,最后是“用”,就是行动。测绘跟人工智能有很密切的关系,比如说测绘有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从卫星到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到可穿戴设备等等。相对来说,测绘活动关于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分析、挖掘、应用,这在传感器和人工智能之间起到交互作用。第二,关于传感器的智能应用。一是移动智能泛在测绘。这是我们重点实验室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这个方向比如说无人车,有车载激光,还有室内机器人,跟测绘有什么关系?如果将来上全是无人车,无人车本身就带了很多测绘的传感器,这些数据跟终端数据一样的,如果能统一处理的话,实时况很清楚,很准确。二是泛在。智慧城市有很多流数据,如车流、人流,这些流数据跟固定的数据怎么实现智能,通过线上线下的对怎么,这些跟测绘都有密切的关系。三是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游戏要求定位很准确,如果不准确,游戏效果不逼真,等等。

  测绘与人工智能息息相关。未来的测绘技术依赖于人工智能,包括无人驾驶等等。因此,需要改变,人工智能能在测绘活动里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另外,人工智能也对测绘带来挑战。一是海量数据处理;二是人工智能的智商越高,对定位精度、空间信息准确性,以及地理信息认知要求就越高。总体来说,人工智能将来对测绘的冲击比现在更大。

  3、大学教授 刘瑜我报告的题目是《基于地理大数据的社会》。主要介绍四方面内容。第一,社会。社会以人作为最小的单元,以各类定位、社交等数据作为数据源,从人、地、时三个维度出发,扩展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模型和方法,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手段发现时空轨迹规律。第二,大数据。大数据来源广泛,如手机、社交、银行刷卡记录等途径都在产生着不同特点的时空数据。其中每个个体都扮演着传感器的角色,因而大数据直接反映了人的时空行为。由于海量个体活动所呈现的行为规律和模式跟地理关系密切,可从海量的大数据中挖掘其背后的地理特征,而这些特征用传统的和测绘手段通常是无法获取的。因此,社会与传统的遥感手段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辅助决策。第三,社会研究。一是要人的行为特征,包括人的移动轨迹、社交关系、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行为信息。在群体层面,这些行为信息所表征的模式与土地利用 、城市用地功能、不同区域之间的空间交互都有关联。二是通过海量人群的行为模式挖据地理特征,通过具有时空标记的大数据,形地耦合的研究框架,进而研究这种耦合关系的时间演化。三是在人地交互关系的基础上,指导相关领域的“以人为本”政策制定,如城市与区域规划,交通规划等。第四,几个社会综合应用例子。一是评估鬼城。利用定位数据可以知口分布情况,定量评估住宅空置率,这一结果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二是应用于人口分布研究。利用春节期间的定位数据,将春节前、后的数据叠加、对比分析,再结合夜光遥感数据,分析出不同地区的劳工流分布情况,比如珠三角、长三角的劳务输入主要来自于哪里,以及全国劳务输入和输出总体情况。三是利用街景数据评估城市规划。对街景图像内容进行自动提取,进而识别、量化城市的物理景观等,以理解城市空间。四是突发事件预警。2014年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发生时,利用百度数据可以反映事发地当天晚上10点到11点人口分布情况。通过这种数据进行安全预警,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地理大数据提供了对海量人群时空行为的获取手段,从而其背后的社会经济现象。传统的遥感手段主要是物理空间的,可以把这两个手段结合起来,掌握更为全面的地理特征。

  4、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刘毅我的报告题目是《水循环、碳循环监测在全球大气能量平衡及气候变化的作用》。在对地观测方面,国际上较为重视海洋、陆地观测,主要手段为卫星、飞机和地面观测,并试图将信息耦合起来。此外,在观测过程中,国际上普遍是观测海洋的就专门观测海洋,观测陆地的仅观测陆地,并不会跨领域观测;美国、日本等国将大气和海洋卫星统筹观测。而国内的情况较为分散,气象、环保、海洋等部门的对地观测资料大多在本部门得到比较充分应用,但是跨部门数据共享急需加强。相比来说,欧洲、美国等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计划来突破不同领域的集成应用。以碳排放观测为例,通过大数据和空间模型结合,将一些国际组织如卫星组织、对地观测组织汇聚形成一个平台。大数据除了数据量大以外,也有异构特点。例如从地表看到的数据实际是透过大气,它包含了大气的信息。不同圈层的数据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差异在于不同的时间尺度、空间尺度以及不同的要素。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数据,不同部门的数据如何联系在一起,是亟需解决的。目前我国有气象、海洋、、测绘以及高分卫星系列等非常丰富的卫星遥感数据,分布在气象、海洋、测绘、环保等部门,充分融合与挖掘的空间非常大。另外,从地球大的角度,每个人都生活在中,人类活动影响着气溶胶、污染的排放和时空分布,同时也影响着和气候,这些变化都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这几个圈层的数据应当作为一个总体来考虑。

  5、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 华一新我报告的题目是《全空间信息系统的基本与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两方面内容,一是基本,第二是研究进展。第一,基本。全空间信息系统的研究是围绕人机物混合的三元世界的全尺度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分析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探索多元空间协同表达与时空基准、全尺度空间数据模型、设施信息标准化模型等理论方法,攻克多尺度多模态大数据归一化、多元空间数据分析模型与动态模型耦合、全空间信息符号化表达与可视化等前沿核心技术;研制具有原始创新、世界领先的全空间信息系统原型,构建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示范应用系统,促进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创新发展。目标是突破传统地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GIS)以地图为模板的间接建模方法。终极的地理信息系统是什么样的?这是一种时空信息系统,能够在计算机中构建与现实世界完全对应的数字世界,在计算机里面,地球在计算机里面,城市在计算机里面,人在计算机里面,计算机里面的世界与现实世界一样。能够在数字世界里面描述现实世界的一切,这种时空系统也就具有了数字方式创建世界的能力。显而易见,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现在在传统GIS和终极GIS中间取一个目标,叫做全空间信息系统,这是一种比地图直接的方式来描述现实世界,要克服传统GIS的不足,能够更好地满足时空信息的应用需要。全空间信息系统的核心问题在于描述现实世界,研究目标是通过对现实世界的不同程度的对象化的抽象和建模,在信息空间中构建与现实世界对应和关联的微观和宏观数据世界。全空间信息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的GIS以地球为参考的空间范畴,将空间信息的尺度扩展到微观和宏观空间;二是全类型,不论有形无形的实体、静态动态的物体以及静态动态的物体显像过程都可以进行描述;三是全动态,信息空间中的每个实体的、形态、结构、关系、认知、行为、属性等全部都是动态的,并具有生命周期;四是全属性,需要对信息空间中实体的时间、空间、形态、关系、认知、行为等特征进行全方位的描述和表达。

  第二,研究进展。目前,已确定了多粒度时空对象数据模型的8个核心组成部分,并从理论和实现两方面对其进行细化研究。8个核心组成部分包括时空参照、空间、空间形态、组成结构、关联关系、认知能力、行为能力和属性特征。

  多粒度时空对象数据模型取得了一些但尚未完善。全空间信息系统平台的基本结构设计已基本完成,并开始了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可视化等方面的功能模块设计。

  6、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情报处理室主任 我报告的题目是《大数据背景下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在军事应用方面发展探讨》。总的来说,在军事领域,测绘地理信息作为所有系统的基础,是精确制导武器的眼睛,是数字战场的重要支撑。第一,测绘地理信息在军事领域的作用。一是统一展示战场态势。在统一时空基准下,将战场各武器装备的数据以及相关的数据进行统一组织管理,使不同类型空天地海数据在统一平台上一体化集成,实现对战场态势全局展示、实时和掌控。二是推动战场管理体系建设。将所有武器装备、军队部署等信息进行时空组织、统一管理。特别是武器装备的空间、运行状态、技术参数一体化展示。三是推动一体化联合指挥作战。将陆海空天网各维度信息进行基于地理组织管理,为一体化联合作战提供统一、高效的信息服务。四是推动作战指挥手段的智能化。通过时空关联分析实现人、物、事件等数据信息关联,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作战指挥的智能化。第二,测绘地理信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一是构建军事地理信息系统。军事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而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是指挥员认识地理和利用地理条件的现代化工具,辅助指挥机关制定相应对策和实施作战指挥。二是军事侦察。遥感技术是现代军事侦察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侦察范围广、不受地理条件、发现目标快等优点。能获取到通过其他途径难以得到的军事情报。从侦察卫星拍摄的遥感图片能看清飞机和导弹发射架等军事装备和设施,能分辨坦克和战车的类型,能识别直径为厘米级的物体。三是导弹预警。当导弹发射时,火箭发动机喷焰辐射出很强的红外线,运行在地球静止轨道或大椭圆轨道上的预警卫星,借助高灵敏度红感器和高分辨率电视摄像机,数十秒钟就能发现目标并自动报警。预警卫星还配备有核爆炸探测装置,在和平时期可用于核查大气层中的核试验,在核战争时期可用于评估核武器效果。四是海洋。准确的确定舰艇、航向和航速。五是武器制导。旨在提高武器智能化水平与命中精度。六是军事测绘,旨在建立全球统一坐标系统和测制目标地区的地形图,减少飞机、潜艇的误差和提高远程武器命中精度。第三,军事大数据与测绘地理信息融合发展。计划构建大数据生态系统,建立包括数据元、基础设施平台、应用服务的军事大数据,形成大数据系统生态链条。整个系统包括数据提供者、大数据框架提供者、大数据处理提供者、数据消费者、生态协调和数据管理。其中,数据提供者包含业务、、互联网和第三方数据四个种类;大数据框架提供者提供大数据的基础设施,含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物化设备及资源虚拟化管理,以及分布式数据库、文件系统和软件运行;大数据处理提供者提供大数据的通用计算存储服务、的数据分析处理集成框架和通用分析服务;数据消费者分为业务应用和数据服务平台;生态协调主要实施数据管理、资源管理、服务管理和用户管理;数据管理主要应该关注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数据质量的管理。

  第四,测绘地理信息大数据建设的。一是有序推进战场数据精确化、专业化建设。战场数据采集要精细化、精确化、专业化,才能支撑作战任务规划和作战效能分析。比如陆战场中,不同地形高度、不同密度植被对无线电波的吸收干扰,以及对通信距离和时延的影响分析;海战场中,不同洋流、潮汐、暗礁对舰艇行进线、时间及油耗的影响分析;空战场中,不同空气密度、季风等对飞行物、空飘物的影响分析。此外,特殊地域中变化可能对武器装备、电磁频谱造成的干扰等。二是研究建立军地测绘地理信息联合建设机构及数据共享平台。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军委及相关军种为主体单位,联合军地测绘地理信息机构以及测绘地理信息专业院校、科研院所等,成立研究协调小组,论证建立军地测绘地理信息联合建设机构,按照军地职责分工,区分各单位专业特点,协商军民各单位在建设中的责任与义务;确定军民各自重点承担测绘、地理空间的任务领域与范围;明确保障对象的任务分工与协同合作;推进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人工干预气象条件、复杂电磁下通信与干扰等科技领域的专题研究创新。三是提升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效率和智能水平。大数据平台能够将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计算,提高分析效率。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图像、影像等异构数据,像元、特征等不同层次,以及重采样算法、瓦片切割、沉降分析、图像融合等不同处理流程,需要高效的并行化处理,实现地理信息产品的批量生产。四是全球时空网格建设。全球时空网格与各类地理信息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和兼容性,具有数据整合更简单、查询更快捷、计算更高效、共享更直接、表达更丰富、使用更方便等优点。

  第五,军民共建西部空间大数据产业。中国电科十所正与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开展2030国家重大专项工程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工程的成都地面信息港建设。成都地面信息港通过大数据技术汇集管理遥感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础测绘数据、增强信息、政务信息、行业信息和社会信息等数据,建立面向西部地区的空间大数据服务云平台,对外提供空间大数据服务、综合PNT服务和天地网络通信服务。采用军民融合思,加强军地合作,加强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与中国电科十所的合作。双方共同合作将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现有时空信息、时空大数据云平台接入成都地面信息港,作为成都地面信息港测绘地理信息分中心。共同开展民用测绘地理信息在军事领域的融合应用,共同推动西部地理信息大数据产业发展。

  7、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 程鹏飞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引入大数据,更重要在服务方面。大数据的主要特征是数据量大、种类多、增长速度快。目前现有的各个层级的地理信息数据离大数据还有一些差距。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种类还不够多,增长速度也还不够快,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和收集的数据才是大数据,现在的测绘数据离这个特征还有一些差距。但也不能就此否定测绘大数据,比如现在通过手机定位描述每个人每天行为轨迹,这实际上是打上时间、空间标签的测绘数据,只不过没有列入现在的测绘种类中。测绘要迎接大数据时代,开展数据挖掘,应该从测绘数据入手,一是丰富测绘数据和种类,现有的产品种类比较单调。二是深入研究测绘标准和保密政策,特别要防止保密政策制约了测绘地理信息的发展。大数据对于测绘数据本身的依靠不是很多,更多的是与其他数据相结合。谷歌对今年中国第一季度经济的评估,是通过分析中国夜间照明的情况得出的,其结论是中国第一季度的P的增长比公布的要好得多。在这个例子中用到了测绘的版图数据,但核心还是灯光夜间照明的提取和分析。总的来说,对于测绘大数据来说第一不能狂热,第二要认识到和大数据还有差距,第三要改变去迎接挑战。

  8、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副主任 唐新明大数据时代,对测绘既是一个机会,更是一个挑战。目前时空大数据的定义、内涵和外延还有待研究,所谓的测绘大数据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在大数据时代,测绘数据能不能起到引领潮流的作用,这些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第一,测绘时空大数据需要建立平台。一要解决数据兼容问题。传统的测绘产品,如4D、遥感数据产品等,需要与数据、手机信息和各种社交信息进行兼容处理。二要解决数据接入问题,要研究如何把各类大数据进行有效的汇聚、接入。第二,要开展时空大数据的汇聚和数据挖掘。通过汇聚的综合数据挖掘出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用的信息,大比例尺下的数据挖掘可以提供很多服务。第三,大数据要和制造业相结合。依托先进的摄影测量技术,在比例尺上从1:2千向1:1的层次拓展;在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方面,充分吸收先进技术和服务手段。

  第四,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城市治理等方面的顶层设计上做一些挖掘、整理,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9、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潘春洪我来自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跟人工智能,在计算机视觉、三维成像具有技术优势,与测绘部门有很好的合作前景。第一,测绘要发展首先要换思,不能用传统的测绘思去做测绘;第二,需要学科交叉,信息科学发展突飞猛进,每个学科都在深入挖掘,比如测绘与交通结合起来缓解的交通拥堵,测绘与互联网结合起来提供服务,把航空、无人机、地面摄像头、各种各样的网络数据结合起来,要找到数据的关键点。第三,需要技术精细化,把技术做到极致,一个技术会引领一个产业,比如谷歌的页面排序、雅虎的搜索,当一项技术成熟后,就可以推向市场,我们要找到技术的关键点。第四,要做好顶层设计以引领新技术,如通信服务器多了以后,可以用人工智能对有限的通信资源进行调度,从而引出新技术,但顶层设计一定不能与实际脱节,要做出亮点。第五,要认真研究保密政策,现有的保密制度了很多技术的发展,也不利于军民融合发展。10、同济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院长、教授 童小华研究时空大数据需要关注几个方面,一是基础理论研究。从原来静态地图扩展到全空间,从到地球,再到人体细胞,跨度是度、多粒度的,需要研究数据模型、数据表达,也包括怎样从地理学、心理学进行地理空间数据的认知;在数据质量方面,数据可信度评估、数据追溯性等方面,时空大数据还没有非常完善的理论;在基准方面,需要把几大圈层的时间、空间基准进行统一,形成一体化的数据。二是一些性技术,要关注高精度传感器技术、数据融合、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测绘领域的应用。三是要强调安全,特别是。11、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密关于国产卫星数据处理,我国有二三十颗卫星在用我们的系统来做处理,每天的数据量可能至少几十个TB,数据库里已经达到上十个PB的数据,有一种数据灾难的感觉,那么多数据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它的价值。实际上每天很多数据接收后能够应用的可能连10%都不到。应该利用专业优势,把这些数据真正汇集到一起,形成一个大数据平台,满足各方面的应用需求,使数据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大数据是一个交叉领域,需要界定测绘的边界。现在大数据非常热,成立了很多大数据中心,很多单位也挂了实验室的牌子,号称是时空大数据、遥感大数据。现在技术发展很快,在很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如何利用专业优势做出特色,是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我国遥感卫星数据从2000年到现在发展很快,要加强这些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如对城市和各种基础设施快速变化方面的挖掘,为有关行业提供支撑并提供大众化服务,这里可能需要有一些政策和其他方面的问题,但关键是如何发挥大量数据真正的价值。12、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常燕卿第一,对测绘地理信息大数据的理解,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各类测绘生产单位生产的数据,如影像、电子地图等;二是各类离散数据流。街景采集车等定位终端产生的各种轨迹数据,以及移动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产生的多数据。三是与相关的图片、视频、语音等非结构化数据。第二,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的价值实现方式。近年来,资本市场日益表示出对地理信息产业的热衷,其应用模式是将互联网地图作为搜索入口,提供和服务,通过链接其他出行、社交等有关信息,再通过游戏、广告、音乐服务等其他业务变现,间接实现地理信息价值。概括来说:“实时信息在大数据时代将越来越多地被第三方用于提供新的服务”。第三,大数据技术对于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影响。大数据技术按照环节划分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挖掘和表达,与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应用服务流程基本一致。来源繁杂的大量非结构化、碎片化、多样性数据与测绘地理信息集成应用需求在不断拓展和催生新的服务领域的同时必将对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进步、生产、管理与应用带来重要的,甚至是性的影响。第四,具体。一是加强技术引进与科技攻关。围绕数据科学理论体系、大数据计算系统与分析理论、大数据驱动应用模型探索等基础研究进行前瞻性布局。二是转变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思维方式。随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核心可能向数据管理和数据服务转移,可能对现有的测绘地理信息核心业务、生产力布局等方面带来冲击,甚至可能改变整个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格局,要适时开展前瞻性研究和探索。

  13、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 邓卫东目前从事的公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工作对测绘地理信息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公基础设施的变形监测。我国高速公里程达到了14万公里,世界第一,公基础设施管理必须采用信息化手段来管理静态和动态信息。静态信息主要包括资产信息管理、查询和检索;动态信息主要是基础设施变化变化情况,进而进行安全评估。公基础设施比较分散,迫切需要分布广、便捷、便利的监测手段和技术。二是多元数据测量,如边坡内部结构、不同材质和结构的桥梁、隧道等多种类型基础设施监测。文章来源:

  工程测量工程师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职业,主要从事各类工程项目户外测量和数据处理工作,通常能够通过国家测绘职业技能鉴定的才是合格的测量工程师,不仅需要学历资历,还需要工作经验和业绩,需要根据自己的从业经历和专业技能经验发表相应的论文论著,是真正能够做好实际测量工作的工程测量工程师。工程测量工程师职称分,分别是初级、中级、高级工程测量工程师。高级工程测量工程师2018属蛇的属相婚配表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